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有哪些方法要回
面对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状况,劳动者有多种渠道可以争取我们的合法权益:
1.双方可以先尝试进行协商,知道了解具体状况,这总是是最节省时间和精力的方法。劳动者可以主动与用人单位交流,询问劳动报酬未能准时支付的具体缘由,并寻求解决方法。
2.假如协商无果,且确定用人单位是故意拖欠,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劳动局等劳动部门举报投诉。这类机构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督促其支付劳动报酬。
3.劳动者还可以选择申请劳动仲裁。在投诉无果后,劳动者可以携带劳动合同及有关证据到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
4.假如劳动者对劳动仲裁决定不服,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依法审理案件,并作出公正的判决。
2、恶意欠薪的刑事法律责任
找法网提醒,对于恶意欠薪的行为,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
1.《刑法》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办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导致紧急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拒付劳动报酬的紧急后果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不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紧急后果。依据有关规定,假如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且存在以下情形的,则应当认定为“导致紧急后果”:
1.导致劳动者或者劳动者的被赡养人、被抚养人、被扶养人的基本生活遭到严重干扰的。这意味着,用人单位的拖欠行为可能致使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陷入困境。
2.对追讨劳动报酬的劳动者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只拖欠劳动报酬,还采取了暴力方法威胁劳动者,紧急侵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劳动者的追讨行为导致紧急的社会干扰的。比如,劳动者通过自杀等极端方法吸引社会关注,或者因拖欠多名劳动者薪资致使聚众闹事、游行示威等。
4.导致其他紧急后果的。这包含但不限于用人单位的拖欠行为致使劳动者失去工作机会、名誉受损等后果。